组织开展地质环境监测是国土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责,不断完善地质环境监测体系是做好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保证。
年,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IDNDR)科技委员会提出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灾害预防、减少、减轻和环境保护纲要方案与目标》(PREEMPT),在规划的三项时事中的第一项就是进行灾害评估。提出“各个国家对自然灾害进行评估,即评价危险性和脆弱性。
为落实好《决定》,部又按国务院要求编制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和《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经国务院同意已经印发。《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五大任务,包括调查评价、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避让搬迁与工程治理、应急体系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支撑。
主要职责是: (一)依法履行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地、湿地、水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拟订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及测绘等政策和管理办法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二)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今年以来,国务院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特别是国务院第 157 次常务会议对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总体部署。2011 年 6月,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 《决定》)。
加强地质灾害减灾工程的科学研究工作,重视地质灾害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理论研究,开展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积极推进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的研究;加快减灾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高新技术在减灾非工程性措施方面的广泛应用。
1、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者开发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和技术,能够对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进行定量风险评估,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吴冲龙,谭照华,李伟忠等,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勘察点源信息系统的研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⑵: 123-128。 吴冲龙,张善文,毛小平等,苏鲁造山带北侧构造演化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地球科学,2006,31⑹: 817-822。
3、涉及地质体及工程所在的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服务于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土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的评价、监测与保护,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和地下深部探测等领域。所以专业没有绝对的好,还是要看了解自己而后去选择,当然也要了解这个就业的形势。
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方向:工程水文地质,3s数值模拟,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地下水系统分析,地下水资源论证、评价,生态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质。吉林大学,方向与地大相似。
1、简单图件中可能只显示滑坡发生过的较广泛的地区;而详细图件中可能对每一处滑坡都进行详细描述并进行分类:显示滑落崖的位置,区分沉陷区和堆积区,区分正在活动的滑坡和已经停止活动的滑坡,滑坡开始活动的地质年代,滑坡的运动速度,以及其他有关滑坡体厚度和物质成分的资料及数据。
2、根据遥感地质填图方法特点,单元剖面法可划分为影像单元剖面法和影像岩石单元剖面法两种。 (1)影像单元剖面法 影像单元剖面法是以影像单元为调查单位而实施的野外地质填图方法。 野外踏勘路线尽量安排在影像单元齐全的地段。若交通不便或无法到达,可分段选线进行单元控制。
3、很少有能够预测未来滑坡发生地的滑坡时空分布图。即便是有所谓的预测图,也没有对预测结果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1、遥感在农林方面的应用有作物估产与精细农业、农作物长势监测、森林资源的调查与监测、森林覆盖率调查等。如美国曾利用遥感图像对世界小麦产量做过估算,准确率达90%。遥感在农林业的应用给国家带来了显著收益。
2、另外,当今红外遥感面临如下问题亟待解决:热红外遥感的大气影响更为复杂 热红外信息,除受大气干扰外,还受地表层热状况的影响。热探测器获得的物体发射辐射包含了两个重要信息:温度;比辐射率。二者分离非常困难。热红外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一般较低,混合像元问题非常突出。
3、.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遥感技术为地质研究和勘查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可为矿产资源调查提供重要依据与线索,为高寒、荒漠和热带雨林地区的地质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特别是卫星遥感,为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的地质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受地面条件限制少:不受高山、冰川、沙漠和恶劣条件的影响。
特点不同 遥感 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
大面积同步观测(范围广)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平方千米。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探测范围广、采集数据快 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为宏观地掌握地面事物的现状情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宏观地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国际上,日本和欧共体等国家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日本通过遥感图像制作出全国1/5万地质灾害分布图,欧共体则总结了遥感技术在滑坡、泥石流识别中的空间分辨率要求,结合地面调查和GPS、雷达数据,实现了对滑坡活动的监测。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地质勘查法 地质勘查是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方法,通过对调查区域的地质构造、岩石特性等进行详细研究,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特征。具体包括地质测绘、地质勘探和地质实验等手段。
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等。遥感资料尤其卫星图像能大面积、周期性具体而微地把地面实况记录下来,为地质灾害的定时定位监测、预报研究提供极为宝贵的资料。对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更是地学遥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我国是地震较多的国家。
遥感技术可以让我们通过DEM了解受灾地区地形的真实情况,高光谱遥感还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结构,从而预判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具有爆发周期短、威胁性及破坏性显著、成因复杂等特点,因此,当前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多是围绕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的。1 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按监测参数的类型分为四大类:即变形、物理与化学场、地下水和诱发因素监测(见表1)。
Copyright © 2022-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KAIYUN体育 版权所有